新宝6注册代理-全自动打捆机网

新宝6注册代理-新宝6代理登录

新宝6注册首页   新宝6代理 
浏览次数:
日期:2019年6月4日 08:03
         近日,在BICES2019还有100天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公布了2019年1—4月行业部分数据,表示看好行业2019年发展,预计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0个点!
         
挖掘机:中国品牌强势崛起
         
1-4月挖机合计销售103189台,同比增长19%,其中国内合计销售95702台,同比增长18%。但从当月来看,其增长势头逐渐减弱。2019年4月挖机销售28410台,同比增长7%。其中国内销售26373台,同比增长5%,出口合计约2037台,同比增长34%。
         
在产品结构上,1-4月大挖(30t以上)销售13595台、中挖(13-30t)销售36451台、小挖(13t以下)销售53164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5.14%、74.87%、10.08%。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品牌表现强势。1-4月国产品牌挖机份额达58.4%,相比2018年的53.1%提高4.6%。其中,三一重工累计销量2.63万台,市场份额为25.51%,相比去年全年提高2.44%;徐工挖机的累计销售1.41万台,市占率13.70%。4月,三一、徐工、柳工、临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增长10%、10.9%、23%和68%。而外资品牌卡特彼勒、小松、斗山、日立建机分别同比增长-3%、-18%、-12%、-19%。
         
专家预计5月挖机销售或存在压力,需谨慎对待挖机市场。
         
装载机:整体略有下降
         
1-4月装载机累计销量44043台,同比下降0.18%;累计内销36127台,同比增长0.02%;累计出口7916台,同比下降1.07%。4月纳入统计的22家装载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装载机12685台,同比增长6.26%。其中:3吨及以上装载机销售12052台,同比增长1.82%。
         
分地区来看,山东、河北、山西是装载机需求大省;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销量分别为3720、3042、4087台,市占率分别为29%、24%、32%,中西部略有上升,东部略有下滑。
         
汽车起重机:市场格局维稳
 
         
1-4月汽车起重机累计销量17567台,同比增长69%。4月汽车起重机销售5152台,同比增长65%,高基数下持续高增长,环比下降22%。
         
从品牌格局来看,龙头徐工重型本月汽车起重机销量2086台,同比增长35%,单月市占率40%;中联、三一紧随其后,分别以1487台、1193台的销量位列第二第三,单月市占率分比为29%、23%,市场格局维持稳定。
         
工程机械排产情况良好,开工率维持稳定,徐工起重机4月开工小时数179.27h,同比增长11.3%。
         
推土机:出口占比提升
 
         
1-4月推土机累计销量2429台,同比下降22%。4月推土机销量634台,同比下降36%,出口169台,同比下降15.08%。同时,出口占比上升到4月总销量的27%。其中,山推出口量占总出口量比例上升到39.6%。
         
从市占率来看,山推以销量324台位列*,单月市占率为51%;山工销量103台上升至次席,市占率上升至16%,柳工、宣工分别实现销售78台、50台,以12%、8%的市占率跟随其后。
         
从销售区域来看,安徽、湖北、江苏是推土机需求大省;东部、中部、西部市占率分别为28.39%、31.07%、13.09%。
         
压路机:出口持续下滑
         
1-4月压路机累计销量6782台,同比下降12%。4月压路机销量2110台,同比下降24%,出口273台,同比下滑22%,占4月总销量的13%。
         
重点企业中,龙头徐工压路机销量558台,同比下降33.4%,单月市占率26%依然稳居首位;其次是三一、柳工、靖江骏马分别实现销售222、217、99台。
         
从销售区域看,江苏、陕西、山东需求排前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市占率分别为32%、22%、32%,中西部地区市占率均有所上升。
         
重卡:销量小幅下滑
1-4月重卡销量累计44.65万辆,与上年同期的44.62万辆基本持平。4月份,我国重卡市场共约销售各类车型12.1万辆,环比今年3月下降19%,比上年同期的12.28万辆微降1%。
         
从企业来看,一汽解放保持行业*,4月份销售重卡3万辆,同比增长12%;今年1-4月累计销售重卡超12万辆,同比增长5%,市场份额达到27%。一汽解放截至目前已是连续第四年保持重卡*,以及中重卡*,强势地位难以撼动。
         
叉车:未来可期
         
1-4月叉车累计销售量达209783台,同比增长6.7%。4月全国主要叉车企业销售叉车56804台,同比下降4.1%。
         
(本文数据来源于透视先进制造、荣行机械、*商用车网)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19年7月18日 13:12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与上年相比,已呈逐月回落态势,且再度出现过度竞争苗头,非常值得警惕。”2019年的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和在役设备进入更新期的利好作用下走出低谷,进入上升期,多数产品产销持续快速增长。面对如此形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蔡惟慈发出提示。
 
         
年初挖掘机销量疯长,一度掀起行业热潮。2019年,过半工程机械行业又呈现什么态势呢?
 
         
行业发展趋稳 国产品牌优势凸显
 
         
2019年1~4月挖掘机共计销售10.3万台,同比增长19.1%,其中4月份挖掘机销售28410台,同比增长7.0%;1~4月,汽车起重机共计销售17567台,同比增长 68.3%,其中4月份销售 5152台,同比增长65.1%;1~4月,叉车共计销售21.0万台,同比增长6.7%,其中4月销售5.7万台,同比降低4.1%;1~4月,装载机销量达4.1万台,同比增长5.8%,其中4月销售1.2万台,同比增长1.8%;1~4月,压路机销量达6782台,同比降低12.4%,其中4月销售2110台,同比降低23.7%。
 
         
可以看到,4月挖掘机销量增速有所回落,挖掘机市场发展逐步趋于稳定。而汽车起重机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在2019~2020年迎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有望正式接力挖掘机成为带动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的动力源。叉车销售虽然出现负增长,但总量依然维持高位。装载机销量增速持续放缓。压路机销量增速下滑较大。由此,即便中美贸易摩擦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形势仍然乐观。
 
         
2019年4月国产品牌挖掘机销量增速均超过行业7.0%的增速,而外资品牌则低于行业平均增速,并且外资品牌销量同比均呈现出下滑态势。国内品牌三一重工、徐工、山东临工、柳工销售分别同比增长9.6%、10.9%、68.4%、23.2%;外资品牌卡特彼勒、斗山、小松挖掘机销售分别同比降低3.2%、12.1%、17.7%。而在市占率方面,国产龙头企业市场份额逐步加大,优势愈发明显,外资品牌市占率被进一步挤压。三一、徐工、山东临工、柳工4月市占率分别为23.7%、14.4%、10.6%、7.0%,分别同比增加0.6、0.5、3.9、0.9个百分点;卡特彼勒、斗山、小松4月市占率分别为10.5%、6.6%、3.9%,分别同比降低1.1、1.4、1.2个百分点。随着国产品牌中大挖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凸显,未来国产龙头可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大挖的进口替代。
 
         
租赁市场升温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在工程机械如此火热的竞争形势之下,一方市场正在悄然升温。 “从租赁渗透率来看,中国国内的租赁需求,尤其是国内大型国有施工企业‘轻资产化’的大趋势下,租赁需求是一个刚需,是一个硬需求。未来,租赁业一定会蓬勃发展,租赁市场将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日立建机 (上海)有限公司客户课题解决方案本部企画部部长张显峰对租赁市场充满信心。
 
         
工程机械行业存量市场下,租赁的需求是逐年升高。当前环境下,为了尽可能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的有限资金应该投入到企业更擅长的领域去,很多业务是要剥离出去由专业的租赁公司去完成,租赁公司提供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操作手给施工企业,施工企业仅负责完成施工建设即可。尽管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关注很高,但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依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面对市场现状困难依然存在。原因是国内大部分租赁公司或代理公司要么企业规模较小,出租产品较为单一,要么刚刚涉足。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表示: “新的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拉动了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目前存量市场被新机械替换周期已经到来,也增加了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从当前市场的热度和需求来判断,前景的确乐观。但行业相关企业仍需理性看待市场高速巨幅增长,从自身做起。
 
         
绿色未来将至 战略研究保持警惕
 
         
战略不是研究行业的未来做什么,而是研究行业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通知,2020年年底前,全国将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的排放标准,国内部分城市已经提前进入国四标准状态,这也意味着绿色环保将是工程机械2019年的重头戏,也势必是工程机械的未来,这也将带动新一轮的产品需求。再制造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标签,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55%的部件都可以被再利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再制造追求低碳、环保、绿色制造,既符合我国逐渐趋严的环保要求,又能节约企业成本,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但国四之下,清库存、升技术、更新渠道都化为迫在眉睫的压力转嫁于用户、代理商和厂家身上。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让市场为国四让路,现实阻力重重。顺利执行国四,还有诸多难点需要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环保形势再升级,环保重压之下,市场一片战战兢兢。
 
         
未来的工程机械势必有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柴油机驱动的设备或将被电驱动全面取代,这一转变,改变的不仅是设备的驱动方式,还有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唯一没有改变的是:谁拥有了用户,谁就拥有了未来。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无论是制造商、代理商、配件店、维修厂还是供应商,都无法置身于变革之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多年前华为就开始研发芯片,6年前又开始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为自己准备好了“备胎”。绿色电动工程机械也必将来临,在此之前,形势大好下的工程机械行业应该开始着手对未来变化的准备和应对。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19年9月2日 08:41
         由于亏损严重,继出售中航威海船厂之后,中航国际控股加快抛售船舶业务的进程,以仅1.63亿元的价格向招商工投出售其持有的中航船舶全部股份。而随着中航鼎衡船厂和全球最大的独立船舶设计公司——芬兰得他马林船舶设计公司的加入,招商局集团进一步增强了招商工业作为第四大国有造船集团的地位。
         
招商工投将以1.63亿元收购中航船舶股份
         
8月27日,中航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中航国际控股(作为受约人)与招商局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招商工投(作为要约人)订立执行协议,出售中航国际控股持有的中航国际船舶控股有限公司全部73.87%股份。
         
按照协议,招商工投同意受制于先决条件的达成,按要约价每股目标股份0.15新加坡元作出收购要约,以现金代价3164.21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63亿元)向中航国际控股收购目标股份,即中航国际控股所拥有的约2.11亿股中航船舶股份,占中航船舶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3.87%。
         
签订执行协议后,中航国际控股须于一个营业日内向招商工投提供不可撤回承诺,以承诺有条件接纳招商工投将作出的收购要约。在2019年8月27日,中航国际控股已向招商工投提供不可撤回承诺。
         
根据执行协议,招商工投承诺,其须于中航船舶出售事项完成且招商工投已成为中航船舶控股股东后6个月内,向中航船舶及其附属公司的债权人银行提供由招商工投或招商局集团成员公司作出的公司担保,以取代中航集团公司担保,并促使完全免除及解除所有中航集团公司担保。截止8月27日,中航集团成员公司已经向中航船舶及其附属公司的债权人银行提供约人民币30.6亿元及4.6394亿美元的公司担保,合计金额相当于约人民币64亿元。
         
如果招商工投已进行收购要约及中航船舶出售事项落实,中航国际控股将不再持有中航船舶的任何股权,而中航船舶将不再为中航国际控股的附属公司。此次交易将给中航国际控股带来约人民币2463万元的除税前收益。
         
中航鼎衡船厂和得他马林也将加入招商局集团
         
中航船舶成立于2013年11月,将中航国际乃至中航工业在中国区域内的船舶贸易公司、国内船厂、香港和新加坡融资平台、芬兰德他马林船舶设计公司统一纳入旗下,完成全价值链的整合,融合了新加坡和中国两个运营平台,主要提供散货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油船、液化气船、化学品船等各类船舶的设计和制造,具备全线制造20万吨以下各种船型的能力。
         
中航船舶旗下拥有两家船厂——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和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其中,中航威海船厂主要建造多用途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供油船、原油船、客滚船、滚装码头及运输驳船等,目前主要目标是客滚船业务。中航鼎衡造船主要建造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致力于打造高端不锈钢化学品船和中小型液货船的生产基地。
         
芬兰德他马林船舶设计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船舶设计公司,拥有专业全面的船舶设计研发能力,对各型豪华邮轮、游艇、滚装船等特种船,节能型散货船、集装箱船以及一些海工产品拥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较成熟的设计管理经验。中航国际在2013年1月收购了德他马林船舶设计公司。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中航威海船厂手持订单量共计9艘、60000载重吨,全部为客滚船。中航鼎衡船厂手持订单量共计19艘、188008载重吨,其中包括1艘成品油船和18艘化学品油船。
早在去年10月,中航国际控股就已经披露,正与潜在投资者初步洽商出售船舶相关业务事宜。当时有消息指出,招商局集团就是中航国际控股船舶业务的潜在投资者,中航国际控股的船厂可能和招商局重工合并。这一计划已经获得国资委支持,是整合国有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集团的政策的一部分。
         
今年4月,中航国际控股宣布将中航威海船厂出售给招商局集团间接附属公司——深圳市招商局海工投资有限公司。双方签署协议,中航国际控股以不超过人民币6.2亿元的价格向招商海工投资转让中航威海船厂69.77%股权及威海船厂股东贷款。7月24日,中航国际控股发布公告,出售交易获得批准,公司已经收取该预付款项、招商局代价担保、银行保函及招商局保证函。中航威海船厂将正式加入招商局集团,成为招商工业的新成员。
         
目前,招商工业拥有招商局重工(深圳)、招商局重工(江苏)、香港友联船厂、蛇口友联船厂、浙江友联船厂(原浙江东邦修造船有限公司)、金陵船厂和江东船厂在内的7大船舶修造基地。加上中航威海船厂和中航鼎衡船厂,招商工业旗下将拥有9家船厂,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第四大国有造船集团的地位。
         
中航国际控股将逐步退出船舶业务聚焦主业
         
据了解,中航船舶是中航国际控股旗下的船舶业务部门,主要从事造船项目管理及咨询、设计及工程以及船舶贸易,其股份于新交所的凯利板上市。中航船舶于2017年及2018年除税后溢利分别为人民币3881.1万元及2651.5万元,2019年上半年除税后溢利为2213.8万元、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2.597亿元。
         
就此次出售中航船舶股份,中航国际控股解释称,近年来集团紧紧围绕“改革重建、聚焦突破、价值增长”的战略,一直专注于高科技电子产品、零售及消费品、国际工程和贸易物流的主要业务,并先后处置其房地产开发业务等亏损的非主要业务。经考虑相关专业机构发布的船舶工业研究报告,中航国际控股董事会认为,在国际贸易及摩擦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新船需求量急剧下降;虽然中国造船完工量持续增长,但新造船订单即手持订单数量同比下降。由于船舶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且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船舶行业公司难以从银行及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造成了“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因此,造船业的稳健发展将在短期内继续面临巨大挑战。
         
受此影响,中航国际控股董事决定逐步退出船舶业务。由于中航威海船厂长期录得亏损及投资庞大,中航国际控股现已积极处理威海船厂出售事项。
         
中航船舶主要从事造船和设计业务,可为威海船厂的造船业务提供船舶设计服务。目前,中航威海船厂主要制造客滚船,均由中航船舶设计。由于中航船舶与中航威海船厂均为中航国际控股成员公司,互相有更好的理解并保持高度默契,可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共同发展。然而,在中航威海船厂出售事项完成后,中航威海船厂的战略定位及业务发展方向将由买方招商海工投资厘定。因此,中航船舶及中航威海船厂将无法再发挥协同效应,而中航国际控股继续持有中航船舶的股权将偏离其“聚焦主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出售中航船舶将更能促成中航国际控股整合资源发展主要业务的战略,进一步改善其业务表现及投资回报。
         
根据中航国际控股2018年财务资料,中航船舶的总资产、除税前溢利及收入分别仅占集团约3.1%、8.1%、1.1%,相对占集团整体业务比例不大。中航船舶出售事项完成后,中航国际控股船舶业务分部将进一步缩减规模,预计将分别占集团2018年度总资产、除税前溢利及收入的0.23%、0.28%及0.01%。中航国际控股将逐步退出船舶业务,并将根据未来市场状况决定余下船舶业务的处理。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3月17日 14:45
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减免港口建设费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公告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现就减免港口建设费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有关政策公告如下:
 
    一、免征进出口货物:即出口国外和国外进口货物的港口建设费。
 
    二、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三、上述政策自2020年3月1日零时起至2020年6月30日24时止执行,以船舶进出港时点为准。
 
    四、对符合减免条件但缴费人已缴费的,由中央海事管理机构从经批准的相关银行账户中办理退费或从缴费人应缴费额中予以抵扣。
 
                                                                  财政部交通运输部
 
                                                                     2020年3月13日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3月18日 14:35
         造航母的企业,也造口罩机。面对疫情大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实力“跨界”,紧急承担平面口罩机、N95口罩机等医疗关键设备研制生产攻关任务,仅15天就实现量产设备连续供货,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央企“定海神针”作用。集团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紧抓业务发展。据集团3月17日数据显示,1-2月份,集团手持订单和新船订单均居全球第一。
 
         
跨界生产抗疫复工“利器”
 
         
疫情当前,口罩需求猛增,口罩机等生产设备一机难求。“口罩机?”接到通知的中国船舶集团八院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徐存培有点吃惊,这是公司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但本着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夺生命的精神,干就是了!”
 
         
2月12日,该公司接到集团的紧急通知要求,研制完成31套平面口罩机生产线。
 
         
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徐存培从接到任务后几乎就“长”在公司。他穿梭在各台平面口罩机之间:一会儿踮起脚尖测量放料架距地面高度,一会儿弯下腰去拧紧设备柜的螺丝,一会儿凝神紧盯传送带,看无纺布的贴合角度是否精准无误……
 
         
2月21日,平面口罩机样机成功下线。3月5日,产品先后发往中国石油(兰州)、中粮集团等6家企业,以“战时速度”硬核抗疫。
 
         
集团相关人士介绍,集团仅用11天就完成N95口罩机、平面口罩机和压条机样机研制,15天就实现量产设备连续供货。在紧急驰援国资系统所属企业需求的同时,集团还向全国疫情防控一线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设备,3月底前将累计交付口罩机160余台、压条机90余台。在这次战疫大考中充分发挥“顶梁柱”的作用。
 
         
确保订单“不断线”
 
         
“进不来、出不去”是近段时间船海经营面临的现实困难。“船东来访洽谈项目计划取消、在建项目问题需双方谈判、配套设备不能及时到货、疫情导致船舶交付延迟、市场开拓变得更加艰难……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亟需解决。”中国船舶集团贸易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疫情发生以来,虽然在无法有效开拓市场、在谈项目效率明显降低等复杂背景下,经营接单颇受掣肘,但是,贸易公司通过各种创新方式,使经营接单取得有效突破。
 
         
贸易公司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远程手段推进重点项目谈判正常开展,努力确保在谈项目“不断线”。2月初,贸易公司和船厂原计划前往卡塔尔因疫情无法成行,随后贸易公司便利用视频方式抓紧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卡塔尔天然气公司液化天然气船项目投标工作未受影响,顺利完成投标。
 
         
2月19日,贸易公司通过“不见面”网络传递形式与中国船舶集团重庆川东、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签订2艘138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合同,2艘船合同金额约4亿元。
 
         
复工交出亮丽成绩单
 
         
3月7日,中国船舶集团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的一艘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顺利出坞。
 
         
自2月10日复工复产以来,外高桥造船不到一个月时间已先后完成一艘11.4万吨成品油轮和两艘散货船的开工建造、两艘21万吨和一艘18万吨散货船完成试航、一座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一艘平台供应船完工签字、两艘15.6万吨原油轮建造合同签署等生产节点。
 
         
3月12日,中国船舶集团大船集团为SK海运建造的首制32.5万吨矿砂船8号船起锚试航。这是大船集团首次为韩国船东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矿砂船。该船甲板面积与3个标准足球场相当,上层建筑有17层楼高,总体性能达世界领先水平,计划将在4月中下旬交付船东运营。
 
         
1月,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交付3艘新一代84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系列船,该系列船是江南造船自行设计的新一代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
 
         
从南到北,各大船厂纷纷复工,这是中国船舶集团当前工作状态的缩影。在中国船舶集团疫情影响分析和应对措施汇报会上,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各成员单位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坚持任务不变、目标不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努力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
 
         
3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金成指出,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集团各船海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平稳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重点船海企业业务员工返岗率为90.3%,主要造修船企业除武船重工未复工外,其余企业均复工。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5月29日 15:36
         2020年5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即CMI为135.07,同比提高0.68%,环比降低2.85%(依据CMI判断标准,130
 
         
2020年5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环比小幅降低、同比微增,表明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仍处于年度周期性旺季,但是与上月相比,需求有所减弱。截止到5月22日,华南、华东、西南、华中和华北的开工率均超过73%;东北的开工率已超过66%;但是进入5月下旬,部分区域的开工率有所减少。
 
2018年至今月度CMI指数值变化情况
 
         
CMI指数中,针对制造商群体进行调研反馈的库存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生产指数仍维持高位,比上期提高0.6个百分点;针对代理商群体调研反馈的新订单指数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环比小幅下降2.7个百分点,针对市场一线调研的用户价格指数提高4.4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一线市场终端的断货情况有所缓解,但是部分品牌的少部分机型仍然存在断货现象。
 
         
从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分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2020年4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45426台,同比涨幅59.9%。国内市场销量43371台,同比涨幅64.5%。出口销量2055台,同比涨幅0.9%。其中国内市场销量高出我们预期12682台,4月市场的火爆程度继续超出预期,而且预计这种趋势在5月仍将持续。
 
         
从市场终端的情况来看,2020年5月前两旬国内流通领域市场监测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同比提高5.92%。
 
         
从需求端的增加投资情况来看,2020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19%。
 
 
         
2020年1-4月份,采矿业投资增速达到-9.2%;特别要指出的是,煤炭开采业固定投资仍然保持着3.7%的正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降幅比1-3月份收窄7.9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6.0%,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3.6%,降幅收窄6.9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9.4%,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6.1%,降幅收窄12.5个百分点。
 
         
2020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103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1-3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40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房屋新开工面积47768万平方米,下降18.4%,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降幅比1-3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7.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20.3%,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下降4.5%,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下降7.5%,降幅收窄6.7个百分点。
 
         
从新开工项目看,4月份,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同)22693个,比3月份增加10695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614个,比3月份增加266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09个。1-4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1%,实现由负转正,这反映了投资活动稳步向好。
 
         
从各方汇总信息来看,与工程机械行业密切关联度的固投领域的增速降幅均连续缩窄,预计为了对冲进出口和实体经济下行的影响,投资的热度在加速转正后,持续升温。大部分工程机械区域市场5月份仍然维持高温态势,但是部分区域市场相对4月有所放缓,预计市场将在6月开始逐步进入年度周期性淡季,今年的淡季有可能会比往年短暂。
 
         
将2020年4月挖掘机销售数据纳入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监控及预测数据模型中,我们预测2020年5月,国内挖掘机市场销量为25944台,同比增长55.2%。预测数据将根据上下游经济、投资和销售数据,以及一线市场的即时反馈,进行月度更新。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5月21日 08:26
         航运分析机构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MSI)预计,与过去五年相比,未来五年全球造船业将下滑10%。
         
MSI分析师斯图尔特尼科尔(Stuart Nicoll)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市场信心的丧失和船舶需求的下降,将使该行业在2021年的订单量缩减至略高于3000万gt,并将使未来5年内的新造船订单量总计减少5000万gt。
 
         
“这将比过去5年的总体活动水平低10%,对本已萎缩的造船业来讲可谓是雪上加霜。”
 
         
他表示,经济低迷将使造船业的下一个峰值后推数年。
 
         
值得一提的是,Stuart Nicoll的观点与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马丁斯托福德博士(Martin Stopford)上月的预测也能够吻合。此前Stopford预估,未来两到三年,船厂新造船订单需求将大幅下滑。
 
         
但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该行业仍具反弹潜力。Stopford称,贸易增长、运营速度放缓,以及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智能航运而对船舶系统进行的重新设计,将带来巨大的需求。他补充称,预计需求峰值将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每年接近1.5亿至2.5亿dwt。
 
         
MSI承认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疫情危机对造船业的影响,但预计2020年全球GDP水平的大幅下降将导致主要货运行业的总贸易量下降3.4%。
 
         
MSI表示:“现在看来,这场大流行对未来10年的影响可能与2008-2009年经济危机对上一个10年的影响类似。”该公司预计,明年整个航运业的平均一年期租船费率将暴跌至低于2016年的水平。
 
         
Nicholls 表示,尽管目前油轮行业仍处于比较繁荣的时期,但他表示:“我们预计,2021年油轮行业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收益将回落至过去10年最初几年的水平。”
 
         
MSI认为,干散货和集装箱船舶的收益将在2020年触底,并在明年保持低迷,但仍高于2016年的严重低点时期。该公司还表示,天然气运输船的表现将相对较好。
 
         
低迷的市场将导致新船订单在2021年底前出现严重收缩,MSI的结论是,随着今年下半年再次出现收缩,将出现“价格大幅回调”。
 
         
这位分析师表示,“我们预计新造船市场将面临大幅降价的局面,明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新造船价格将比今年第一季度低13%。”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9月2日 10:06
         摘 要
 
         
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突然而至给宏观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危机面前,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也与宏观趋势基本一致。从单季情况看,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9个百分点。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动能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创板企业的业绩在所有板块中表现最好,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42.3%,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在快速释放。
 
         
基建投资因兼顾短期拉动经济和中长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成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最重要的抓手,被赋予经济启动机和助推器的重任,也成为积极财政政策下第一个受益者。2020年上半年,相关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1,963.19亿元,同比增长5%。
 
         
截至2020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达到3975家,除个别几家外,基本完成了半年报披露工作。本文对A股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主要行业的影响,并结合宏观形势对未来进行展望。
 
         
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突然而至给宏观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上升又给经济的恢复增加了难度。在危机面前,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带来供给端修复、需求端三驾马车逐步回升,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经济运行呈现先降后升、稳步复苏的态势。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与宏观趋势基本一致。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3.4万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万亿元,同比下降17.5%。从单季情况看,二季度A股公司业绩明显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9个百分点。
 
         
(一)板块业绩分化,科创板增长强劲
 
         
从各板块业绩增速看,科创板表现亮眼。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动能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创板企业的业绩在所有板块中表现最好,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42.3%,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在快速释放。其他板块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沪市主板下降2.8%,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增长0.8%、2.2%、0.3%。各板块净利润增速有所分化,创业板、中小板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分别增长9.2%、14.0%,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分别下滑22.0%、12.1%。
  
         
从体量上看,科创板规模尚小,沪市主板贡献了上半年大部分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沪市主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占比73.6%;实现归母净利润1.4万亿元,占比76.1%。深市主板实现营业收入3.0万亿元,占比12.7%;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亿元,占比9.8%。中小板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占比10.2%;实现归母净利润1778亿元,占比9.6%。创业板实现营业收入7039亿元,占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占比3.8%。科创板实现营业收入1128亿元,占比0.5%;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占比0.7%。科创板企业规模尚小,经济新动能有待继续培育壮大。
 
         
(二)实体经济承压,金融业相对平稳
 
         
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影响,实体经济承压严重。金融业表现总体好于实体经济,但随着实体经济压力向金融业传导,同时金融业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金融业整体业绩也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实体经济盈利受到较明显的影响。在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实体经济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上半年,A股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万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归母净利润7913亿元,同比下降24.0%。
 
         
金融业增收不增利,证券业一枝独秀。上半年,A股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但盈利情况不佳,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万亿元,同比下滑11.9%。金融业内部分化明显。由于科创板发行开启、证券市场活跃度上升,证券业表现突出,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0.1%和24.7%。银行业上半年资产扩张脚步放慢,由于主动让利实体经济、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导致虽然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上升6.3%,但是归母净利润下降9.4%。保险业营业收入增长5.9%,盈利同比下降39.1%。这主要是由于西水股份子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降幅度较大造成巨额亏损,另外受疫情影响,其他保险公司盈利也有不同程度下滑。
 
         
(三)第二、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显著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业绩亮丽,第二、第三产业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由于猪价持续高位,大批养殖公司明显受益,第一产业营业收入逆势增长18.9%,归母净利润大增159.7%。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1%。第三产业在金融业的支撑下,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6%。
 
         
从单季度趋势看,第二产业一季度受到影响更大,但二季度修复速度明显快于第三产业。随着工业生产秩序快速恢复,上半年工业经济同比增速走出了一个深V型走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4.9%,二季度实现转正,单季净利润增长4.0%。第三产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4.6%,二季度单季下降22.7%,降幅近一步扩大。这主要是由于餐饮、旅游、娱乐等线下服务活动仍受较大限制。
 
         
(四)民营企业效益好于国有企业
 
         
分公司属性看,上半年民营企业效益好于国有企业。在收入端,民营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均保持平稳,央企小幅下滑5.4%。在利润端,随着政策措施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叠加去年的基数效应,民营企业上半年盈利企稳,同比微降5.6%;国有企业经营承压,央企和地方国企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28.7%和20.6%。部分国有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如“两油”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萎缩,上半年双双亏损超200亿元,三大航空公司也因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亏损。
 
         
(五)新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稳健
 
         
新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今年以来,IPO保持常态化发行,截至2020年8月末,A股新上市公司合计228家,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沪市主板上市49家,科创板95家,中小板22家,创业板62家。
 
         
新上市公司盈利稳健。新上市公司较多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面对危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业绩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新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归母净利润217.7亿元,同比微降0.2%,均好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部分新上市公司成长性突出,如中芯国际,受益于晶圆销售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4%,归母净利润增长330%,为存量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较大影响。总体来看,各行业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链公司获得较大增长;消费总体减弱,但内部结构分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周期行业明显受益。
 
         
(一)疫情防控相关产业链公司获得较大增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全社会对疫情防控医疗用品和设备的需求,使得一部分从事相关产业企业的收入利润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反映在四大领域:一是防护领域,包括疫情期间的口罩、防护服、医用纱布、医用手套等低值耗材消耗量,如防疫物资原料提供商金发科技、再升科技,防护服制造商尚荣医疗,手套制造商英科医疗,医用纱布制造商奥美医疗,防护全套制造商蓝帆医疗以及医疗器械制造商迈瑞医疗。二是预防治疗领域,主要是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的推荐用药企业,如红日药业(用血必净注射液)、以岭药业(连花清瘟胶囊)、香雪制药(板蓝根颗粒)。三是疫情检测相关领域,包括达安基因、华大基因、明德生物、东方生物、硕世生物等。四是相关配套仪器生产领域,如口罩生产机制造商拓斯达和大族激光,测温仪制造商大立科技、九安医疗等。
 
         
四大领域中绝大部分企业上半年收入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尤其以疫情检测领域公司增速最快,普遍获得成倍的收入和利润,利润上涨最多的东方生物,上半年净利润相比去年增长逾15倍。配套仪器生产商也基本获得了翻倍的收入利润增长。如红外测温仪生产商大立科技,收入同比增长170%,归母净利润也获得了400%的同比增速。防护用品领域和预防领域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也显著优于市场,如口罩龙头尚荣医疗,一季度营收3.59亿元,二季度营收6.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和37%。复工复产的推进使得防护领域产品成为新的生活必需品,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预防领域的板蓝根颗粒生产企业香雪制药,一季度营收7.98亿元,二季度营收10.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和52%,相比一季度,二季度增长幅度加大主要得益于公司抗病毒口服液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二)疫情影响下消费结构分化,恢复速度较慢
 
         
疫情对消费影响的持续时间远超生产和投资。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大幅放缓,而储蓄率却上升,居民消费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020年上半年,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在消费领域内,不同类型的消费受疫情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总体来看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可选消费受影响程度高于必选消费。必选消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农林牧渔,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刚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中,医药板块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业绩获得一定超额增长,农林牧渔一直处于猪周期上升期。必选消费行业收入在一季度短暂下降后,二季度回归正增长,上半年整体收入和利润都呈现上涨态势。必选消费在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共计13,174.42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3%,二季度同比上升10%;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33.5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一季度同比上升10%,二季度同比上升45%。
 
         
可选消费主要包括餐饮旅游、纺织服装、家电、汽车,受疫情影响需求大幅收缩,虽然二季度需求有一定的恢复,但较去年同期仍是负增长。按照目前的收入利润恢复速度,预计三、四季度可以实现正增长。可选消费上半年营业收入共计9,286.05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24%,二季度同比下降2%;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8.78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76%,二季度同比下降23%。
 
         
二是外出消费减少,居家消费增多。外出消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外出服务类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教育、交通等,还有外出消费场所,主要是商场、超市等。这部分行业是此次疫情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的领域。电影院、KTV等人群聚集场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暂停开放,酒店业、旅游业也客户稀少。只有超市因涉及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购置,收入利润依旧保持正的增长,但增速相较往年也有所下滑。至二季度末,外出消费的需求回暖现象仍不显著,预计全年仍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仍处于亏损。外出消费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共计3,274.72亿元,同比下降41%;一、二季度分别同比下降38%和43%;归母净利润亏损373.02亿元,同比下滑191%;一、二季度分别下滑191%和193%。
 
         
尽管消费总体减弱,但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居家消费明显增加。居家消费主要有网上购物、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网上购物方面,主要包括网上购物的货物供给端如三只松鼠,线上销售平台淘宝、天猫、美团、饿了么以及线下配送渠道三通一达。目前,线上购物产品端基本上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布局,基本能实现收入正增长,但线上销售的短视频、网红引流带来了获客成本提高可能使得整体利润出现一定下滑。平台端,A股上市的电商平台主要有值得买和国联股份,收入利润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渠道端物流公司总体收入利润呈现正增长,其中市占率第一的顺丰控股收入同比增长41%,净利润同比增长19%。
 
         
除了网上购物外,居家消费板块还包括网络游戏、在线办公等。网络游戏公司三七互娱和完美世界,上半年收入增长都在30%以上,并且在二季度复工复产后,因疫情期间新增了一部分游戏玩家付费的游戏习惯,收入增速依旧保持高位。在线办公领域上半年的业绩增速也比较明显,在线办公龙头金山办公上半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34%和143%。
  
         
(三)宏观政策加大对冲力度,周期行业借势而起
 
         
面对疫情冲击对经济造成的巨大挑战,财政部、央行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具体而言,政策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二是适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四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
 
         
基建投资因兼顾短期拉动经济和中长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成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最重要的抓手,被赋予经济启动机和助推器的重任,也成为积极财政政策下第一个受益者。本轮基建投资与以往相比主要有五“新”:新领域、新地区、新方式、新主体、新内涵。新基建着重加大对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新基建投资的兴起拉动了整体上市公司周期性行业二季度收入利润普涨,主要涉及原材料端的钢铁、有色,中游的机械、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装饰。2020年上半年,这部分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1,963.19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二季度同比增长15%;实现归母净利润1,834.74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37%,二季度同比增长10%。另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8家建筑行业央企的二季度基建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新签基建订单同比增长25.2%。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展望未来,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消费可能出现补偿性增长,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国需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有望带来补偿性增长以及行业洗牌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段,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二季度在各项政策有力支持下经济开始修复。目前,复工复产已经基本实现,供给逐渐回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国内经济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政府一直向低收入者倾斜再分配政策,在今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中低收入者有望把预防性储蓄性存款转化为消费力,进而可能带来消费性补偿性增长,如近期车市销售已经出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补偿性增长一方面体现在需求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小企业退出后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上市公司作为信誉度较好、融资方式多样、支持力度较大的企业,在疫情中的风险承受能力优于一般企业。在经历了行业洗牌后,上市公司可以率先获取这一部分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获得业绩的加速增长。
 
         
(二)“双循环”战略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大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U型底端。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国际贸易摩擦中,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实现国产替代,打通经济运行中的堵点,才能摆脱某些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充分利用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稳住产业链和经济运行,有效对冲国际贸易摩擦等的风险。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有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也是为我国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在“双循环”战略下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可以更好地享受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国门,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实现供给侧的不断改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1月4日 10:50
         受驳船运力下降、企业暂停运营影响,部分航运企业已宣布自2021年1月起将暂停部分华南地区港口的舱位预订。
 
         
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确诊数量的上升和中国大陆的检疫限制,令粤港驳船从香港回到内地后,船员必须接受核酸检测,并在指定地方付费隔离14天,否则不允许在内地港口上岸,这导致港澳-华南驳船航线运力大幅下降。但面对经济压力以及人手短缺等问题,船员又只能被迫留守在船上,受此影响,面对春节假期,船员纷纷要求停航,各驳船公司也比往年提前了三周左右的时间,计划从2021年1月中下旬开始休假。按此预测,明年春节前后的船期将会在2021年1月20日至2021年2月21日左右出现空档,各区域面临港澳驳船停运状态。
 
         
根据中国的海上货运规则,外国航运公司必须使用国内承运商,运送香港、深圳或广州等中国口岸至东莞、佛山等较小港口的支线货物。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凭借清关费用低、手续相对简化、清关速度快等优势令不少外商选择从香港转运货物至内陆,港澳华南航线在其中便承担着串联外贸航线的关键作用,因此一旦运转受阻,将直接影响在香港处理的驳船中转货量,制约华南地区各港口明年年初进口PE货源的到港量,并导致大量货物堆积在香港港口。
 
  
         
受驳船运力下降、企业暂停运营影响,部分航运企业已宣布自2021年1月起将暂停部分华南地区港口的舱位预订。不过考虑到年后库存爆仓以及香港积压货物的集中到港,刚经历过“大起大落”行情的华南贸易商心态更显谨慎,日内仍是刚需采购为主。目前香港6家行业组织联名致函粤港两地政府部门以解决问题,后续情况金联创将继续跟踪。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1月25日 10:03
         北京商报讯 强化中心城与新城、环京地区联系,市郊铁路将是北京下一步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构建市郊铁路主骨架,提供“大站快线”轨道交通服务。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
 
         
“现代化大都市圈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是快速、高效、方便、绿色的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市郊铁路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长郭继孚1月23日在采访中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市发改委数据,伴随2020年底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成,北京市郊铁路线路达到5条,运营里程将达428.3公里,市郊铁路“骨架”初步搭建。
 
         
“目前北京市已经在市郊铁路建设上做了一些努力,但主要问题是客流量不大。这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铁路原本的功能有关,它是背离着城市建的。完成一定的历史使命之后,部分线路能力一定会富余出来,同时大都市圈又有市郊联络的需求,那么它自然就会转换成为城市服务。但由于原来这些铁路不是客运功能的,因此可能远离郊区的主要组团。”郭继孚谈到。
 
         
对此,郭继孚建议,市郊铁路的核心要点是必须连接市中心和郊区的重要组团,北京市在“十四五”建议中已经提出,促进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轴向发展。如郊区的保障住房用地、产业用地可以围绕市郊铁路建设。
 
         
“进一步说,我们目前打造的站城一体化,就是要将地下空间利用起来。轨道方便了,更多的人去乘坐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使用,交通也就不堵了。这就是所谓要把城市要建在轨道上,甚至于说建在车站上,让我们的城市交通能够有更大的容量。”郭继孚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近期开启的城市更新项目,让车站周边的土地适当提高亲近度,让更多人直接享受轨道交通。
 
         
另一方面,市郊铁路要有更多的快行线。“地铁与市郊铁路最大的区别在于越行线。市郊间一定要有一些快线,快慢线并行。这样都市圈的范围可以扩展到50公里的半径,甚至于70、80公里以上。”郭继孚说,把市郊的时空距离拉近,就能够让城市的辐射面扩大,同时增加城市的承载力,
 
         
“十四五”规划草案中也提到,高水平发展市郊铁路。统筹铁路既有资源盘活利用与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实施市郊铁路建设行动计划。提供“大站快线”轨道交通服务,实现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快速交通联系。
 
         
到2025年,北京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站点覆盖率显著提升。市郊铁路站点交通接驳,方便乘客快进快出、安全乘坐。在新城等地区,也将有序发展中低运量系统,有机衔接市郊郊路和地铁网。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