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近几年,“国产替代”是半导体行业屡被提及的关键词。作为半导体产业的一大分支,功率半导体国产化被认为是我国实现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大趋势下,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8年8月,合肥高新区迎来了一家新生企业——合肥中恒微半导体有限公司。中恒微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功率半导体模块设计、制造与系统应用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光伏逆变等行业。短短一年多,公司就建成2000平米万级无尘车间,首条全自动汽车级生产线投产,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如果说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心脏,那么功率半导体就是电机控制器和逆变系统的心脏,以它为核心的电力电子器件可实现对电能的高效产生、传输、转换、存储和控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光伏、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汽车电动化被认为是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在新能源汽车中,功率半导体器件是驱动电机的控制器核心器件,需要极其严格的工艺指标,而中恒微在成立伊始,便树立了明确的企业愿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器件可靠性。
智能制造最不可缺的就是“创新风暴”。而创新需要不断的技术投入,从产线的布局到新材料的应用到整个工艺流程的优化,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保证,来源于精良的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以及汽车级生产工艺,每个月约有几万只功率半导体模块从这里产出。围绕车间转了一圈,我们看到,每一道工序上,每一站完成品,都经过了全面的质量管理。
公司核心管理层人员从事半导体行业15年以上,主要研发人员都是国内功率半导体模块制造的先行者,在行业内研发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目前研发的样品已经可以媲美国际一线大厂的水平,质量方针贯穿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并结合先进的制造执行过程,可按照客户个性化的要求调整控制具体生产过程,实时和客户进行信息交互,与客户实现共赢。
截至2020年1月,中恒微完成了与 “合肥高新科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三家机构的新一轮两千万元融资,目前产能可以完成每个月4000-6000只IGBT模块并正在进行爬坡,累计申报自作知识产权13项。已完成Z62、ZD3、Z1,E3四款产品的量产。产品销售端中恒微与深圳,上海等多家工业变频客户已有批量订单合作;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已进入样品测试阶段;原材料方面自主芯片开发完成1200V/100A IGBT快速芯片设计定型,模块样品封装评估,正在进行产品系列化,沟槽型芯片1200V/75A芯片已经开始样品流片,6月份进行性能评估。
现有的已经做好,但还需放眼未来。在做好新能源汽车 工业应用双轮驱动的同时,中恒微继续发力于SiC(碳化硅)模块。
袁磊介绍,目前,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外垄断已经开始破局,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快的速度。作为一家科创企业,中恒微要做的就是练好创新内功,修好品牌外功,并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上游芯片,更高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提案和建议备受瞩目。在国家政策利好下,功率半导体将成为“中国芯”的最好突破口。许许多多如中恒微这样的企业,在半导体全面国产化加速推进的趋势中,全力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