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由2017年底的19%,直线滑落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3.3%,在国家采取定向降准、加快专项债下发等一系列调控举措后仍未见明显好转,直至2018年底,我国基建投资增速才仅实现3.7%的回升。
2018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
虽然市场陷入悲观,基建投资回升力度和水平也都比较有限,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此前曾表示:“持续观察数据可以看出,基建投资回落的幅度在逐步收窄,随着‘六稳’政策不断落实落地,还有一批重大项目在加快推进。下一步,基础设施投资有望进一步趋稳。”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基建投资的企稳回升,也将大幅拉动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
财政政策一马当先 地方债提前发行推动基建投资
2019年伊始,财政政策已经一马当先,朝着经济“稳增长”的目标发挥其最重要功能。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合计1.39万亿元。
根据以往情况分析,每年前两三个月通常为地方债发行的空档期。有业界专家指出:“年初发债晚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要等3月份得到授权后才能启动。近年来,多数地区在5月份左右调整预算,同样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偏慢,所以常会出现上半年无债可用、下半年集中发债的情况。”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就此表示:“相较于2018年下半年,2019年1-4月地方债发行节奏将有所加快。根据提前下发的1.39万亿元规模预估,地方债平均每月的发行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地方债放量为基建提供了资金来源,有利于基建投资增速的回升,地方债的提前下达有望支撑2019年经济增速。不过,具体发债进度要根据项目进度决定,同时还要考虑春节等因素,发行速度因省而异。
精准“补短板”成为基建“稳增长”重要抓手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逐渐由“去杠杆”向“稳增长”转变,政策开始频繁释放宽松信号,基建“补短板”成为“稳增长”重点。2018年,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发改委围绕轨道交通、铁路、水利水电、房建、航道、机场、高速、公路等“补短板”的重点领域批复了超2万亿的重大项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研究报告(2018-2022)》预测,2019-2025年,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就将达到80亿美元以上。公路、市政工程、房地产建设,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则更高。
尽管地方债提前下达,基建投资有反弹之趋,但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此次基建发力将不会再会大水漫灌,而是侧重在区域和行业上“精准补短板”。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政策分析师杨帆曾表示:“在区域方面,京津冀、粤港澳等重点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基建先行,包括城际铁路、管网扩建等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高规格政策下,贫困地区及农村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杨帆指出,本轮基建将围绕“促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发力,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新基建成投资重点 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起基建板块,人们自然联想到的总是铁路、公路、水电设施等以公共服务为主题的工程,2018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强调,基建含义还将包括5G设备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最基础的设施。这意味着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大型投资方向都将朝着这些方向转型。
而多地公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了,新基建将成为投资的重点。如:北京2019年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拓展各类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建设;天津市表态要用两年时间免费更新375万户居民智能水表,加快建设智慧水务,同时打造智慧能源样板工程,谋划布局5G网络,开展5G试点;四川省表示,2019年,将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0%,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等……
此外,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产业,不仅是适应内需市场消费升级的需要,也是促进制造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布局科技新基建,使科技生态迅速崛起,势必需要一套新型基础设施做强大支撑,这在拉动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同时,无疑也对我国装备智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