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突然而至给宏观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危机面前,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也与宏观趋势基本一致。从单季情况看,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9个百分点。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动能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创板企业的业绩在所有板块中表现最好,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42.3%,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在快速释放。
基建投资因兼顾短期拉动经济和中长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成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最重要的抓手,被赋予经济启动机和助推器的重任,也成为积极财政政策下第一个受益者。2020年上半年,相关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1,963.19亿元,同比增长5%。
截至2020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达到3975家,除个别几家外,基本完成了半年报披露工作。本文对A股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主要行业的影响,并结合宏观形势对未来进行展望。
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突然而至给宏观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上升又给经济的恢复增加了难度。在危机面前,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带来供给端修复、需求端三驾马车逐步回升,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经济运行呈现先降后升、稳步复苏的态势。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与宏观趋势基本一致。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3.4万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万亿元,同比下降17.5%。从单季情况看,二季度A股公司业绩明显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9个百分点。
(一)板块业绩分化,科创板增长强劲
从各板块业绩增速看,科创板表现亮眼。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动能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创板企业的业绩在所有板块中表现最好,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42.3%,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在快速释放。其他板块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沪市主板下降2.8%,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增长0.8%、2.2%、0.3%。各板块净利润增速有所分化,创业板、中小板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分别增长9.2%、14.0%,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分别下滑22.0%、12.1%。
从体量上看,科创板规模尚小,沪市主板贡献了上半年大部分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沪市主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占比73.6%;实现归母净利润1.4万亿元,占比76.1%。深市主板实现营业收入3.0万亿元,占比12.7%;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亿元,占比9.8%。中小板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占比10.2%;实现归母净利润1778亿元,占比9.6%。创业板实现营业收入7039亿元,占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占比3.8%。科创板实现营业收入1128亿元,占比0.5%;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占比0.7%。科创板企业规模尚小,经济新动能有待继续培育壮大。
(二)实体经济承压,金融业相对平稳
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影响,实体经济承压严重。金融业表现总体好于实体经济,但随着实体经济压力向金融业传导,同时金融业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金融业整体业绩也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实体经济盈利受到较明显的影响。在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实体经济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上半年,A股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万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归母净利润7913亿元,同比下降24.0%。
金融业增收不增利,证券业一枝独秀。上半年,A股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但盈利情况不佳,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万亿元,同比下滑11.9%。金融业内部分化明显。由于科创板发行开启、证券市场活跃度上升,证券业表现突出,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0.1%和24.7%。银行业上半年资产扩张脚步放慢,由于主动让利实体经济、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导致虽然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上升6.3%,但是归母净利润下降9.4%。保险业营业收入增长5.9%,盈利同比下降39.1%。这主要是由于西水股份子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降幅度较大造成巨额亏损,另外受疫情影响,其他保险公司盈利也有不同程度下滑。
(三)第二、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显著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业绩亮丽,第二、第三产业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由于猪价持续高位,大批养殖公司明显受益,第一产业营业收入逆势增长18.9%,归母净利润大增159.7%。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1%。第三产业在金融业的支撑下,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6%。
从单季度趋势看,第二产业一季度受到影响更大,但二季度修复速度明显快于第三产业。随着工业生产秩序快速恢复,上半年工业经济同比增速走出了一个深V型走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4.9%,二季度实现转正,单季净利润增长4.0%。第三产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4.6%,二季度单季下降22.7%,降幅近一步扩大。这主要是由于餐饮、旅游、娱乐等线下服务活动仍受较大限制。
(四)民营企业效益好于国有企业
分公司属性看,上半年民营企业效益好于国有企业。在收入端,民营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均保持平稳,央企小幅下滑5.4%。在利润端,随着政策措施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叠加去年的基数效应,民营企业上半年盈利企稳,同比微降5.6%;国有企业经营承压,央企和地方国企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28.7%和20.6%。部分国有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如“两油”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萎缩,上半年双双亏损超200亿元,三大航空公司也因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亏损。
(五)新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稳健
新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今年以来,IPO保持常态化发行,截至2020年8月末,A股新上市公司合计228家,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沪市主板上市49家,科创板95家,中小板22家,创业板62家。
新上市公司盈利稳健。新上市公司较多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面对危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业绩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新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归母净利润217.7亿元,同比微降0.2%,均好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部分新上市公司成长性突出,如中芯国际,受益于晶圆销售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4%,归母净利润增长330%,为存量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较大影响。总体来看,各行业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链公司获得较大增长;消费总体减弱,但内部结构分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周期行业明显受益。
(一)疫情防控相关产业链公司获得较大增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全社会对疫情防控医疗用品和设备的需求,使得一部分从事相关产业企业的收入利润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反映在四大领域:一是防护领域,包括疫情期间的口罩、防护服、医用纱布、医用手套等低值耗材消耗量,如防疫物资原料提供商金发科技、再升科技,防护服制造商尚荣医疗,手套制造商英科医疗,医用纱布制造商奥美医疗,防护全套制造商蓝帆医疗以及医疗器械制造商迈瑞医疗。二是预防治疗领域,主要是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的推荐用药企业,如红日药业(用血必净注射液)、以岭药业(连花清瘟胶囊)、香雪制药(板蓝根颗粒)。三是疫情检测相关领域,包括达安基因、华大基因、明德生物、东方生物、硕世生物等。四是相关配套仪器生产领域,如口罩生产机制造商拓斯达和大族激光,测温仪制造商大立科技、九安医疗等。
四大领域中绝大部分企业上半年收入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尤其以疫情检测领域公司增速最快,普遍获得成倍的收入和利润,利润上涨最多的东方生物,上半年净利润相比去年增长逾15倍。配套仪器生产商也基本获得了翻倍的收入利润增长。如红外测温仪生产商大立科技,收入同比增长170%,归母净利润也获得了400%的同比增速。防护用品领域和预防领域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也显著优于市场,如口罩龙头尚荣医疗,一季度营收3.59亿元,二季度营收6.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和37%。复工复产的推进使得防护领域产品成为新的生活必需品,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预防领域的板蓝根颗粒生产企业香雪制药,一季度营收7.98亿元,二季度营收10.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和52%,相比一季度,二季度增长幅度加大主要得益于公司抗病毒口服液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二)疫情影响下消费结构分化,恢复速度较慢
疫情对消费影响的持续时间远超生产和投资。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大幅放缓,而储蓄率却上升,居民消费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020年上半年,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在消费领域内,不同类型的消费受疫情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总体来看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可选消费受影响程度高于必选消费。必选消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农林牧渔,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刚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中,医药板块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业绩获得一定超额增长,农林牧渔一直处于猪周期上升期。必选消费行业收入在一季度短暂下降后,二季度回归正增长,上半年整体收入和利润都呈现上涨态势。必选消费在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共计13,174.42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3%,二季度同比上升10%;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33.5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一季度同比上升10%,二季度同比上升45%。
可选消费主要包括餐饮旅游、纺织服装、家电、汽车,受疫情影响需求大幅收缩,虽然二季度需求有一定的恢复,但较去年同期仍是负增长。按照目前的收入利润恢复速度,预计三、四季度可以实现正增长。可选消费上半年营业收入共计9,286.05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24%,二季度同比下降2%;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8.78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76%,二季度同比下降23%。
二是外出消费减少,居家消费增多。外出消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外出服务类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教育、交通等,还有外出消费场所,主要是商场、超市等。这部分行业是此次疫情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的领域。电影院、KTV等人群聚集场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暂停开放,酒店业、旅游业也客户稀少。只有超市因涉及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购置,收入利润依旧保持正的增长,但增速相较往年也有所下滑。至二季度末,外出消费的需求回暖现象仍不显著,预计全年仍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仍处于亏损。外出消费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共计3,274.72亿元,同比下降41%;一、二季度分别同比下降38%和43%;归母净利润亏损373.02亿元,同比下滑191%;一、二季度分别下滑191%和193%。
尽管消费总体减弱,但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居家消费明显增加。居家消费主要有网上购物、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网上购物方面,主要包括网上购物的货物供给端如三只松鼠,线上销售平台淘宝、天猫、美团、饿了么以及线下配送渠道三通一达。目前,线上购物产品端基本上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布局,基本能实现收入正增长,但线上销售的短视频、网红引流带来了获客成本提高可能使得整体利润出现一定下滑。平台端,A股上市的电商平台主要有值得买和国联股份,收入利润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渠道端物流公司总体收入利润呈现正增长,其中市占率第一的顺丰控股收入同比增长41%,净利润同比增长19%。
除了网上购物外,居家消费板块还包括网络游戏、在线办公等。网络游戏公司三七互娱和完美世界,上半年收入增长都在30%以上,并且在二季度复工复产后,因疫情期间新增了一部分游戏玩家付费的游戏习惯,收入增速依旧保持高位。在线办公领域上半年的业绩增速也比较明显,在线办公龙头金山办公上半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34%和143%。
(三)宏观政策加大对冲力度,周期行业借势而起
面对疫情冲击对经济造成的巨大挑战,财政部、央行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具体而言,政策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二是适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四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
基建投资因兼顾短期拉动经济和中长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成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最重要的抓手,被赋予经济启动机和助推器的重任,也成为积极财政政策下第一个受益者。本轮基建投资与以往相比主要有五“新”:新领域、新地区、新方式、新主体、新内涵。新基建着重加大对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新基建投资的兴起拉动了整体上市公司周期性行业二季度收入利润普涨,主要涉及原材料端的钢铁、有色,中游的机械、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装饰。2020年上半年,这部分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1,963.19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二季度同比增长15%;实现归母净利润1,834.74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37%,二季度同比增长10%。另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8家建筑行业央企的二季度基建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新签基建订单同比增长25.2%。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展望未来,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消费可能出现补偿性增长,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国需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有望带来补偿性增长以及行业洗牌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段,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二季度在各项政策有力支持下经济开始修复。目前,复工复产已经基本实现,供给逐渐回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国内经济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政府一直向低收入者倾斜再分配政策,在今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中低收入者有望把预防性储蓄性存款转化为消费力,进而可能带来消费性补偿性增长,如近期车市销售已经出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补偿性增长一方面体现在需求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小企业退出后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上市公司作为信誉度较好、融资方式多样、支持力度较大的企业,在疫情中的风险承受能力优于一般企业。在经历了行业洗牌后,上市公司可以率先获取这一部分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获得业绩的加速增长。
(二)“双循环”战略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大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U型底端。在这次疫情防控和国际贸易摩擦中,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实现国产替代,打通经济运行中的堵点,才能摆脱某些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充分利用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稳住产业链和经济运行,有效对冲国际贸易摩擦等的风险。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有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也是为我国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的需要。
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在“双循环”战略下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可以更好地享受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国门,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实现供给侧的不断改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