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6注册代理-全自动打捆机网

新宝6注册代理-新宝6代理登录

新宝6注册首页   新宝6代理 
浏览次数:
日期:2019年10月28日 16:31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月25日宣布,批准国有大型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简称中船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CSIC,简称中船重工)合并,为组建一家占全球销售额约20%的大企业铺平了道路。
 
         
据美国《海事主管》杂志网站10月25日报道,新成立的国有企业将被命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发布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合并后组建的新公司将占据中国船东新船订单和修理合同的整整一半,同时占据中国的大部分海军造船活动。
 
         
另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10月26日报道,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联手打造的企业堪与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匹敌,后者本身正着手与大宇造船及航运工程公司合并。
 
         
报道称,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进行合并的时间表尚未公布。
 
         
报道称,此次合并还将增强中国建造军舰的能力,两家公司都建造航母和其他军用船只。
 
         
此外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6日报道,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重组后,其造船量将占据全球市场约两成的份额,逼近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现代重工业公司正推动与大宇造船及航运工程公司的整合,旨在巩固其造船量居全球首位的地位。在船舶制造领域,已出现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包括日本企业在内,各国企业似乎都需要进行整合。
 
         
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称,从2018年的造船完工量看,中船工业为925万载重吨,居全球第二位,占据全球市场11.5%的份额;中船重工为602万载重吨,居全球第三位,占据全球市场7.5%的份额。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国有企业,产品涉及从散装船、集装箱船、大型客轮到航母等军用舰船的广泛领域。
 
         
报道称,由于中韩企业的大规模重组,造船业界的垄断现象已越来越明显。对于日本大牌造船企业所擅长的高附加值的资源能源船舶,中韩造船企业也发起了价格攻势。在造船需求停止增长的情况下,日本造船企业可能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经营环境。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19年12月18日 15:56
         工信部科技司近日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公开征求意见。将以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实现关键环节和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为重点,研究构建结构合理、界面清晰、重点突出、协调配套的船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制造步伐。船舶制造是典型的离散型生产,并具有行业特殊性,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有着特殊要求。“南北船”的重组整合在今年落定,有利于提升国内造船企业的综合实力。无独有偶,韩国现代重工也在筹划收购大宇造船,造船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相关上市公司:
 
         
中国海防(行情600764,诊股):中船重工集团在电子信息产业板块的唯一整合平台;
 
         
海兰信(行情300065,诊股):国内唯一的船舶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商,上半年一次性获得了战略客户12条LNG动力守护供应船项目订单;
 
         
亚光科技(行情300123,诊股):船艇业务屡获订单,军工电子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19年12月24日 09:56
         格隆汇12月24日丨中国船舶(600150,股吧)(600150.SH)公布,为充分发挥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轮科技”)作为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集团邮轮产业发展平台的作用,根据邮轮方案推进计划、中船集团投资计划及供应链建设工作推进需要,以及邮轮运营、研发设计和供应链建设的部分资金需求,中船集团拟向邮轮科技增资人民币10.3亿元;综合考虑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资金情况及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外高桥造船拟放弃对其同比例增资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邮轮科技认缴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3.2亿元增加至23.5亿元,中船集团对邮轮科技的持股比例为77.8723%,外高桥造船对邮轮科技的持股比例由34.85%下降至19.5745%(最终股权比例以经备案的评估报告为准)。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1月9日 10:40
         新年伊始,随着全球限硫令正式实施,市场传来低硫油缺口40%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那么,作为应对限硫令的重要手段,低硫油一直是行业热议的话题,无论是需求量,还是供应量,抑或是价格,都随着市场变动而变化着——
 
燃料之变带来需求缺口
 
         
在使用低硫油之前,远洋船舶及大型沿海船舶使用的船用燃料油,是原油提炼汽油、柴油后剩下的渣油,也称重油,燃油含硫量为3.5%,属于高硫油。2020年开始,船舶使用的燃料油是0.5%的燃油硫含量标准。从高硫油到低硫油,燃料之变带来需求之变。
 
         
应对限硫令虽然有多个方面,比如安装脱硫装置等方案,但重质船用燃料油仍成为航运企业首选方案,使用低硫船用燃料油仍是市场主流选择。但“限硫规定”给合规燃油供应带来巨大挑战,全球主要石油企业相继公布的供应能力和全球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IMO、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等机构统计,目前全球船用燃料年消费量约2.8亿吨;2020年,这一数值将达3.2亿吨,也就是说,日需求量在600万桶的水平。其中低硫油需求量在1.35亿吨左右。预计2020年的低硫油供应缺口在40%左右。
 
         
据了解,低硫油有三种制取途径。第一种是使用低硫原油经过蒸馏工艺产生的渣油。根据普氏能源资讯(Platts)于2019年1月对0.5%硫含量的燃料油做的评估,其价格大约为364美元/吨,相比国内船只目前常用的380 cSt 高硫燃料油价格高出40美元。龚卫平指出,这类低硫油的市场价格与380 cSt重油的价格相差不大。但目前这类低硫燃油的产量非常小,远不能满足全球航运市场的燃料需求。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低硫轻质燃油同高硫重质燃油进行混兑、调和。美国STRATAS ADVISORS的研究预测,到2020年混兑低硫油的价格,相对高硫重油的价格将高出28%以上。另一种方法则是使用脱硫设备对高硫油进行脱硫,从而得到低硫油。这种生产方式需要炼油厂安装新的脱硫设备,改造周期较长,前期设备改造费用投入较大。
 
         
在IMO新规实施之前,ClipperData的分析师Smith表示,因为这一规定,让市场对轻质低硫原油的需求“非常大”,并指出11月有创纪录数量的美国原油流入欧洲。与此同时,含硫较重的原油需求量和出口量都有所下降。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和地中海航运公司都表示,遵守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将增加至少2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IEA指出,这一规定会导致船用重油需求急剧下降。与2019年相比,2020年的船用重油需求量将从350万桶/日降至140万桶/日。IEA称,2020年初,全球低硫燃油产量约为100万桶/日,价格偏高,船运公司主动使用低硫燃油的积极性可能不是很高,但之后,低硫燃油的供给会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船用脱硫装置的需求正在增加,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4000个脱硫装置应用在大型船舶中。
 
供需失衡带来价格上扬
 
         
低硫油价格也远高于重油价格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全球主要港口船用燃油价格统计,融易资讯网,近年来每吨平均差价在200美元以上。而供需的失衡,进一步抬高了燃油的价格。
 
         
目前国际油价虽有波动,但仍居高位。有分析师称,当前能源市场处于动荡之中,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20年1月1日实施新的排放规定。而这一规定,不仅会让低硫燃油需求量飙升,更有可能把油价推到100美元/桶的高位。
 
         
新加坡VLSFO(硫含量在0.5%以内的低硫燃料油)对Brent裂解价差在近一两个月的攀升之中持续刷新记录,截至12月30日时该裂差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29.07美元/桶,相比一个月前涨幅超过10美元/桶;与此同时,在高硫燃料油已经有显著反弹迹象的背景下,新加坡VLSFO对HSFO价差(高低硫价差)依然在不断走阔,截至12月30日新加坡VLSFO/HSFO M1价差已经升至322.8美元/吨,同样位于历史最高点;最后,四季度以来曾一度摇摆于轻微Back与Contango之间的近月月差也在12月份迎来迅猛上涨,截至12月30日时M1/M2月差已涨至12美元/吨,单月涨幅达到10美元/吨。
 
         
而在中国舟山地区,2019年12月,高低硫油的价格差达到300元/吨,低硫油和MGO的价格持平。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2019年12月底,新加坡低硫油价格高达710美元/吨左右,中国舟山低硫油价格,也被推高至700美元/吨左右,但仍有价格优势。
 
         
业内人士预计,2007-2008年的原油价格飙升将在2020年重新出现,部分原因是低硫油短缺。炼油厂发现自己正在参与低硫油的竞购战,推动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元。
 
         
可见,在高低硫油的转换期,受消息面及供需面影响,高低硫油价格均呈现出非常态的波动。
 
         
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低硫油的供应量提升,但仍不及需求增加的速度,低硫油价格高企的态势将延续。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市场,实现量化供应仍面临考验。
 
供应商应对之变
 
         
面对低硫油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价格高企带来的压力,燃油供应企业积极应对。
 
         
全球主要石油企业都在着手研究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方案,埃克森美孚、卢克、道达尔、壳牌、BP等相继宣布启动相关项目,已分别公布生产能力和供应网点。
 
         
埃克森美孚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炼油厂的一个新工厂已经开始运营,能将重型高硫含量的渣油变成高价值的交通燃料,比如船用汽油和柴油。
         
         
据悉,这个日生产能力达5万桶的新工厂扩大了安特卫普炼油厂的生产能力,能满足西北欧地区更清洁的交通燃料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满足IMO2020即将生效的低硫含量燃料油新标准的要求,。
 
         
埃克森美孚燃料与润滑油公司总裁Bryan W. Milton介绍说,“安特卫普的新工厂提高了我们的竞争力,巩固了我们作为欧洲领先炼油厂的地位。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对该厂的投资总额高达20亿美元,打造成了全球最现代化和高效的炼油厂之一。”
 
         
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表示,在航运业硫排放限制新规实施后,公司计划每月生产3万吨-4万吨,或每年生产36万吨-48万吨的含硫0.5%的船舶燃料。
 
         
2020年开始全球船舶燃料硫含量限制将从3.5%大幅降至0.5%,这将迫使大多数船主选择从燃料油转向新的也更加昂贵的含硫0.5%的调合燃料。
 
         
卢克石油外国船舶加油部门首席专家Anna Zhigulina周三在波罗的海地区召开的国际船舶燃料会议上表示,卢克石油已经研发成功新的含硫0.5%的船舶燃料,并将在旗下Volgograd炼油厂进行生产。
 
         
中国企业炼油能力居世界前列,年过剩产能近1.5亿吨,却不生产船用燃料油。中国船用燃料油市场规模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万吨进出口货物对应的船舶加油量仅为新加坡的1/33。这是难堪的局面。
 
         
然而,面对2020年3.2亿吨的船用燃料油市场规模和亚太市场超过45%且正在增长的份额,中国有理由去争取更高的市场地位。
 
         
中国石化于2017年开始HFO的生产研发准备,并预计2020年低硫HFO产能将达1000万吨,2023年将超过1500万吨。这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供应行动。
 
         
在生产方面,中国石化分别在环渤海地区(天津炼化、齐鲁石化、青岛石化)、长三角地区(上海石化、金陵石化、镇海炼化)和华南地区(茂名石化、湛江东兴、海南炼化、中科炼化)等区域布局并开展生产,其中上海石化、金陵石化和海南炼化等3家企业生产出符合限硫令的产品。
 
         
中国石油则布局8+1家炼厂,包括辽阳石化、辽河石化、大连石化、大连西太、锦西石化、锦州石化和广西石化等。2018年10月开始,水上供油企业——中国船燃与中国石油炼化板块8+1家炼厂开展合作,为船用低硫油进入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近,中国船燃在舟山海关的全程监管下,以中国石油旗下炼厂的低硫调和料为原料,基于舟山自贸试验区不同税号油品调和的政策,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标准的LSFO,该批燃料油将用于舟山保税油的销售。
 
         
此外,舟山在油品中转、贸易和加工等产业基础上的优势明显,又是中国最主要的保税燃料油的仓储和交割中心,这是舟山船用保税燃料油价格在中国以至于世界范围内具有优势。未来,舟山将借助不断扩大的油品产业链规模,发展成为中国保税船用燃料油的主要出口地,届时舟山保税燃料油的价格优势更加突出。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1月15日 08:14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中国制造等“硬功夫”走出国门,中国标准等“软实力”也扬帆出海,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刚刚过去的2019年,依托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的实践,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二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严寒地区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结题,为俄罗斯莫喀高铁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为形成严寒地区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系统成套技术和标准奠定了基础。
         
“这也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积极尝试,协助俄罗斯建立高铁标准的一次重要突破。”中国中铁首席设计大师朱颖介绍说:“不是简单的标准输出,而是把我国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俄罗斯本土特点相结合的新标准,实现共赢与提升。”
         
这仅仅是一个案例,《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标准国际化受到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纲要、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均提出要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
         
中国航天根据我国在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以及印尼、老挝、委内瑞拉、泰国等合作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标准化需求,配套编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产品与信息管理技术要求》等相关技术标准;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作用在东盟国家成效显著;我国跨境物流服务标准走进中亚11国……
         
作为中国“新名片”,中国中车也将中国标准“走出去”纳入集团重要的战略规划。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运输能力强,整体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世界领先。中国中车已经开始面向国际市场系统性输出“中国方案”。据他透露,中车打造中国标准的实施策略是聚焦优势、三步实施。第一步,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快速提升产品和技术进入全球市场的能力;第二步,攻克核心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形成优势,成熟一个制定一个,打造自己的标准;第三步,由点到面,形成领先的整机标准体系,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实现中国标准国际化。
         
截至目前,中车产品已出口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6月,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立意大利现代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2019年9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向匈牙利提供两种型号“火车头”,满足欧洲货运铁道“七国认证”标准。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刘化龙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标准在国际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标准向国际推广仍任重道远。“我们对中国标准应有足够自信。”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适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是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的最有效方式。但必须看到,标准竞争仍是核心技术硬实力的体现,美、日、欧等标准有其历史优势,在市场上已形成体系优势,我国标准制定和输出想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一方面要实现自身质量与技术含量提升,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落地转化。另一方面,技术之外的配套工作也要加速完善,特别是需要充分尊重他国文化,与他国形成互信。
         
胡适强调,标准的输出不应该是强硬的“粘贴复制”,而应综合考虑到当地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基于未来发展以制定融合标准。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桥梁与纽带,实现双赢。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标准向国际推广,很多时候靠的是单打独斗,“独木出海”,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同造船”。中国标准要想在海外得到广泛承认,需要突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语言、文化、制度、法律等。
         
标准走出去,设计能力是尖兵,应用是基础。中铁二院在这一方面思考较多,他们多年持续进行中国技术标准的翻译,在多个海外项目中反复比较工法、规格和效用,还和其他国家的设计研究部门共同编写出版双语技术专著,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技术培训,在应用中发挥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2月29日 07:53
         2020年,在国际形势持续错综复杂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下,国际海运贸易将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但得益于限硫令的执行,短期内船舶改装力度进一步加强,全球有效运力供给势必持续趋紧,国际航运市场有望稳中向好。
         
在此背景下,新船型竞争优势会愈发突出,船东对船队的升级诉求将有所增加。但考虑到航运业中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在缺乏可靠租约保障或具体项目支撑的情况下,船东投资仍将普遍谨慎。
         
预计2020年,全年新船订单成交量或为6750万载重吨,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7500万载重吨的预测值,但仍有望高于2019年成交水平。从细分市场看,油船方面,受航运市场向好、现有运力老化、新船价格相对二手船价格走低等利好支撑,加之希腊船东的投资带动,各船型需求将不同程度提振;散货船方面,亚洲船东将稳步推进运力更新与扩张计划,纽卡斯尔型船、卡姆萨尔型船市场活力不减;箱船方面,船型订单两极化趋势延续,大型箱船需求仍取决于大型航商的竞争策略,支线箱船市场机遇较多;液化气船方面,由于海运需求强劲,LNG船批量订单有望继续释放,LPG船市场热度犹存。
         
当前,世界格局与宏观政策深刻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日新月异,造船市场新船需求热点正在转变。
从船型类别看,液化气船市场持续活跃,2019年全球成交订单118艘、569万修正总吨,以修正总吨计,对全球造船市场贡献了22%,占比最高。相比之下,油船、散货船与集装箱船的新船成交量不同程度萎缩。
         
从典型产品看,船舶大型化趋势延续,超大型集装箱船、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与8.4万方-8.6万方VLGC等备受青睐;同时,海运贸易航线变化带来新机遇,如北美加大能源出口催生能源运输船订单;区域经贸活跃叠加货物转港集散需求旺盛,持续刺激支线箱船、杂货船等船型订单释放。
         
从环保船型看,海事规范不断升级,船东投资倾向环保船舶,2019年已确定加装脱硫塔或配备环保主机的订单数量占市场总量的30%,较2018年提升5个百分点。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3月19日 15:21
         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听取行业机构、企业代表对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的意见建议,研究分领域、分区域、分车型电动化的目标、方式及政策措施。
 
         
参会人员普遍表示,公共领域用车具有使用频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在全部机动车中占比较大,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不仅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同步促进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应用模式创新,对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此前,在《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中均明确要求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用领域用车中的比例。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拟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力量开展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宁德时代等单位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6月4日 10:54
         中国环境报记者 钟奇振 通讯员 何闪闪 北京报道 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船舶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签署《广东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据初步测算,项目实施后,广东省船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有望分别降低12.6%和19.5%。
         
据悉,按照《协议》,三方将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积极落实绿色交通发展战略,对满足适改条件的广东籍现有作业货船进行LNG动力改造,并同步配套建设船用LNG加注站,推动绿色航运、绿色物流和绿色港口建设,助力广东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前,广东省将完成约1500艘LNG适改船舶的改造和19座LNG加注站的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后船用LNG年需求量约40万吨,同时将替代油品消费约39万吨。
         
5月29日,签约各方还召开了座谈会,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会上指出,推动广东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减少船舶污染排放,是广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动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广东省将与中国船舶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推动船舶LNG动力改造示范、推广和实施,创建内河船舶污染排放治理示范工程,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6月4日 10:52
         自2017年起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开启3年景气,行业企业不仅迎来销售回暖,更是实现经营突破。
 
         
预计2020年挖掘机销量为25.65万台,同比增长8.8%,混凝土行业增速10%-15%,汽车起重机行业增速为5%~10%。Q2整个挖掘机行业销量增速预计达45%,预计整个Q2工程机械行业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国内主机和零部件龙头企业将持续占比提升趋势。下半年预计将在需求旺季、海外复工、经济回升三个阶段继续演绎。
         
龙头主机厂全球竞争力提升中,有望迎来估值提升。
         
以三一重工为例,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9.52%、实现经营净现金流132.65亿元,经历过行业低谷精修内功、行业复苏快速修复资产负债表,目前已是制造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典型,全球竞争力提升中。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空间约2000亿美元,卡特彼勒拥有10%以上份额,而国内厂商份额极低,以挖机为例,三一在海外市场份额仅2%,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卡特平均历史估值17-20倍,三一今年估值仅10倍,随着其全球竞争力显现,有望迎来估值提升。
         
核心零部件快速进口替代,给予成长估值。
         
行业供不应求加速了国产零部件进口替代,恒立的小挖泵阀已较为成熟,中大挖泵阀也在快速推进中,进口替代+国内市占率提升+跟随主机厂提升全球市占率三重成长逻辑下,零部件企业今年已切换至成长估值,伴随其业绩高增长市值将继续成长。
 
         
广阔存量市场带来租赁空间,龙头租赁厂商估值正在提升。
 
         
塔机租赁龙头建设机械今年估值提升至20倍,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市占率提升双重成长逻辑下,估值仍具有性价比。当前塔机租赁市场空间700亿左右,庞源租赁设备及人员管理水平领先,未来面临更为广阔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综上,国内工程机械产业链成熟且竞争力强,未来国内周期性比上轮弱、海外发展空间广阔,龙头主机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核心零部件恒立液压、艾迪精密,塔机租赁龙头建设机械值得关注。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0年8月14日 08:32
         航运界网消息,近日据Lloyd’sList报道,中国的港口拥堵状况继续使浮舱存油的油轮数量保持在创纪录水平附近。
         
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7日的一周中,共有230艘油轮停泊了20天或更长时间,该数据共追踪了2.991亿桶原油和清洁产品。
 
         
数据显示,前一周为2.96亿桶,比6月5日创下的3.11亿桶的记录下降4%。
 
         
如果将因美国制裁而无法进行贸易的与伊朗相关的船只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则有182艘船只上的浮舱存油量总计2.04亿桶。
 
         
追踪系统显示,其中55艘载有7150万桶原油的油轮停泊在中国境外港口。这占用于浮动存储的油轮上所有原油的41.4%。
 
         
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从巴拿马型船到大型原油运输船的7250艘油轮贸易船队中,约有10.5%现已部署到浮舱存油中。相比之下,较去年同期仅超过4%。
6月和7月原油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原因是炼油商和中国石油相关企业在4月和5月购买了廉价石油,该价格达到了21年来的最低点。
 
         
该报道指出,石油有可能在中国成为战略储备的计划,也可能在陆上为炼油厂储藏。
 
         
浮舱存油的全球发展步伐和规模以及陆上库存的减少,是确定未来三个季度油轮收益方向的关键。
         
         
数据显示,自5月下旬以来,浮舱存油的总量一直未跌破2.79亿桶,据评估,过去十二周中有五周的浮舱存油总量超过3亿桶。
 
         
全世界油轮上剩余的60%的原油量主要集中在亚洲水域,而大部分则停靠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外的锚泊船上。
 
         
许多油轮在5月和6月装船,以利用石油市场的困境(当时的未来石油价格高于现货价格)。石油交易商购买实物石油进行存储,待出售以获利。
 
         
随着石油需求从新冠疫情的经济冲击中缓慢反弹,这些现象可能会在8月到10月期间解散,从而使船只重新进入本来供过于求的市场。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