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0年全年进口数据,2020年1-12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4262.1万吨,同比增加3117.5万吨,增幅27.97%。
大豆全年进口总量在预期之下突破一亿关口。2020年1-12月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0032.7万吨,比2019年的8851.3万吨增长13.3%。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曾对此表示,我国粮食进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需求增长较快,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
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包括大豆在内)突破纪录,说明了我们的粮食现状还是总量不足,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主要是受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两个变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现在的农业资源实际上不能完全满足我们自己的消费,构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压力。
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供求在未来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其中比较严峻的属饲料粮问题,大豆、玉米、高粱都要进口。另外植物油去年的进口量983.1万吨,同比增加3.1%。
而大豆缺口大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很难做出改变,因为大豆是土地密集型品种,如果按需种植,势必要挤占6亿多亩的三大主粮的种植面积。所以,适度进口也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饲料粮进口方面,除了讲求适度原则,还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调剂来解决,多措并举解决饲料粮供给问题。
在最新更新的《我国允许进口粮食和植物源性饲料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中,与2019年的名单相比,我国增加了贝宁和坦桑尼亚两个允许进口大豆的国家,允许进口大麦的国家增加了美国和俄罗斯。
为平抑国内涨势上周中国两天内采购200万吨美国玉米
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消息显示,上周近两日我国买家连续采购美国玉米,总采购量达到了200万吨水平新高!先是周二,美国农业部称,私人出口商报告对我国销售136万吨玉米,这也是2020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单日销售量。随后在周三,美国农业部再发报告称,私人出口商报告又对我国售出68万吨玉米——这也使得本周两个交易日里对中国销售的玉米数量就超过了200万吨。
据悉,我国之所以如此大量频繁的进口美国玉米,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的玉米价格涨得太高了!数据显示,目前美国2月进口玉米完税成本约在2200元/吨,如果扣除掉关税、运费等,价格还会更低。相对而言,目前国内东北玉米在产区的收购价格就达到了1.2元左右的位置,约合2400元/吨,华北更是达到1.3元。
巨大的价差是引发进口的主要因素。不过,整体上来看,虽然目前国内玉米供应紧张,且价格高企,但国家主管部门并未对玉米调控实施更强硬的措施,尤其是在进口方面,关税依旧是确保国产玉米不受进口巨大冲击的屏障。
目前,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小麦、玉米、稻谷等主粮之间的比价关系来约束玉米价格的上涨。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随着玉米价格的走高,国家便加大了国储小麦的拍卖力度,随后在进入今年之后,又对小麦拍卖规则做出修订,限制社会闲散资金对粮食价格的炒作。
据来自行业机构JCI的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玉米价格的走高,2020年我国任何浓度改性乙醇进口总量6304万升,折合约5万吨,较2019年总量增幅48.8%。近日有市场消息,美国粮商巨头ADM公司称中国已采购2亿加仑美国乙醇,2021年上半年船期,超过了2016年同期1.981亿加仑的进口纪录。
美豆对华出口保持活跃
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同比增长1.90倍,前一周同比增加1.96倍。截至2020年1月21日,2020/21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大豆出口装船量为3112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084万吨。
美国大豆期货连续三个交易日收高,受新出口订单、植物油市场走强以及对全球大豆供应收紧的担忧提振。目前来看,美豆整体供应仍处在趋紧状态下,再加上南美收获推迟、巴西罢工以及中国进口需求攀升的支撑下,美豆从13美元的支撑位开始强劲反弹,美豆主力合约在1300美分有支撑,短期阻力1400美分。对国内豆粕市场有明显支撑作用。
在前期美豆主力合约冲击1400美分的情况下,国内豆粕价格也开启暴涨行情,全面突破4000元/吨,贸易商涨价更是达到4300-4600元/吨。随后,美豆开始高位回落,而国内豆粕明显跟跌。近两日受南美方面消息炒作以及我国加大美豆采购订单的影响,美豆再度涨至1300美分以上,国内豆粕昨日也普遍上涨100元以上。
目前全国豆粕库存整体不高,供应偏紧,南方库存要高于北方,但南北价差较大,北方饲料企业从南方补货,南方豆粕有补涨的需求。
豆粕仍处在高价区,因此库存偏低的可遇回调及时补库是关键。对于年后的豆粕而言,首先将面临终端备货行情结束,需求下降价格将出现回落行情,中期仍需关注阿根廷大豆成长期受天气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