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6注册代理-全自动打捆机网

新宝6注册代理-新宝6代理登录

新宝6注册首页   新宝6代理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17日 09: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行新型商业模式,构筑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坚持稳中求进。做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接续、稳岗就业、民生改善的有机结合,积极稳妥、韧性持久地加以推进。
 
         
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转型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类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四)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善“散乱污”企业认定办法,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管理。
 
         
(五)加快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实施农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依法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统一规划。完善相关水域禁渔管理制度。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七)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设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鼓励公共机构推行能源托管服务。适时修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八)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准入标准,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鼓励化工等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
 
         
(九)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选择100家左右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鼓励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规范、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等方式提高行业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三、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十)打造绿色物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加快相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加大推广绿色船舶示范应用力度,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开展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推动建立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制度。
 
         
(十一)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广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十二)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加强绿色标准国际合作,积极引领和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合格评定合作和互认机制,做好绿色贸易规则与进出口政策的衔接。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拓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
 
         
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十三)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逐步将绿色采购制度扩展至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地方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信用监管机制。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领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产品行为,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十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开展宣传、培训和成效评估。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引导绿色出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脏乱差,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五、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十五)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继续提升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比例。在北方地区县城积极发展清洁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稳步推进生物质耦合供热。严控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提高能源输配效率。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
 
         
(十六)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严格执行经营许可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沿海缺水城市推动大型海水淡化设施建设。
 
         
(十七)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空港。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十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相关空间性规划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鼓励城市留白增绿。建立“美丽城市”评价体系,开展“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乡村建设评价体系,促进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继续做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危房改造,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村庄环境。
 
         
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十九)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
 
         
(二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强化创业投资等各类基金引导,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及时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加快先进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
 
         
七、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二十一)强化法律法规支撑。推动完善促进绿色设计、强化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污染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扩大绿色消费、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法律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问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配合。
 
         
(二十二)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好居民阶梯电价、气价、水价制度。
 
         
(二十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继续落实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做好资源税征收和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工作。
 
         
(二十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趋同,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
 
         
(二十五)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开展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形成全面系统的绿色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化支撑机构建设。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绿色认证机构。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统计信息共享。
 
         
(二十六)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转效率。加快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做好绿色权属交易与相关目标指标的对接协调。
 
         
八、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二十七)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在抓落实上投入更大精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八)加强统筹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及时总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好经验好模式,探索编制年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报告,重大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二十九)深化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的政策沟通、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训等,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切实提高我国推动国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三十)营造良好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讲好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故事,大力宣传取得的显著成就,积极宣扬先进典型,适时曝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资源和违规乱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等方面的负面典型,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15日 11:12
         近期,深交所陆续推出科技创新债、碳中和专项债等创新产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推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服务企业低碳发展,助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这是深交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研发、绿色发展领域加快债券产品创新,服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举措。 
 
         
创新、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贯彻始终的鲜明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深交所按照中国证监会部署要求,积极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功能和产品优势,研究推出科技创新债、碳中和专项债。科技创新债在创新创业公司债券政策框架下,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符合国家战略、支持关键核心领域科技创新的项目。近日,深市首单科技创新债顺利落地。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科技创新债,募集资金拟通过直接投资或设立、增资于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股权,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碳中和专项债作为绿色债券的子品种,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低碳减排项目。近期,深市首批重点支持领域全覆盖的碳中和专项债券成功落地,合计金额25亿元。其中,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用于城市电气化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广西广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广西防城港核电工程项目建设,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用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绿色建筑减排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深交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公司债框架下陆续推出各类专项债券,通过对外发布相关业务试点通知、问题解答及业务指引等方式,规范准入标准及信息披露要求,精准发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对外开放、扶贫纾困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针对特色专项债产品,深交所实行“专人专审、绿色通道”,提高审核及服务效率。截止到2020年末,双创债、绿色债等11类服务国家战略的固收产品发行规模超3100亿元,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全年重点工作时再次强调,“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下一步,深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下,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奋力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为契机,紧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债和碳中和专项债制度安排,发挥好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社会创新、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27日 08:38
         据环球时报报道,卡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台湾长荣海运超大型货轮“长赐号”,到26日依然动弹不得,超过200艘货轮“排队等待”,造成多年来最严重的航运拥堵之一。
 
         
损失惨重
 
         
按照埃及目前的处理速度,如果没有更加专业的人员和装备介入,则至少还需要十几天。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200艘货轮被堵塞在此,导致每天价值约96亿美元的苏伊士运河航运被迫停止。光是堵在这里的货柜价值就高达120亿美元。
 
         
加上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可以说是一场非常天价的“堵车”了。
 
         
很多人就问,那为什么不换条路来走?
 
         
确实如此,如果苏伊士运河一时之间没有办法运行,且等待成本过大或船上的货物有时效性,货轮就只能选择绕行。
 
         
但是,若船只选择绕行,绕道南非好望角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将成为大部分船只的选择,但是绕道至阿姆斯特丹需要耗时12天,至好望角则需要41天,时间增加,则意味着成本也在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船只扎堆往阿姆斯特丹或好望角,如遇一些事故,怕是会再次造成拥堵。
 
         
全球市场震动
 
         
这么久的拥堵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纽约日报》26日形容这艘货轮就像是一只在滩涂搁浅的大鲸鱼,阻塞了全球贸易的关键航道。
 
         
长时间的拥堵无法解决导致船上的物资无法及时送到,影响全球市场上的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甚至还可能威胁到卫生纸的生产。
 
         
首先说说和大家关系非常密切的石油。根据埃及的《金融报》,在全球通过海路运输的石油中,有大约30%是通过苏伊士运河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苏伊士运河停航一天,就有数百万桶石油的运输被延迟。苏伊士运河拥堵导致了原油在供应端出现问题,加上欧洲的疫情反弹又令市场担忧需求风险,不断拉扯原油市场。也是油价在不断波动。
 
         
除了原油,就连卫生制度生产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世界上最大的卫生纸木浆生产商公司表示,全球目前的集装箱危机可能会造成供应障碍,从而导致卫生纸出现短缺。该公司主要用散装货船运输木浆,但随着对集装箱船的需求增大,货物装运压力增大,造成发货延迟。
 
         
也就是说,如果厂家的货物不够充足,那么就会造成短缺。
 
  
 
         
对于一系列的世界市场的连锁反应和震动,我想总结几点。
 
         
第一,埃及方面在苏伊士运河的维护和紧急预案方面要加强了。毕竟,在很大程度上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欧洲的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更何况,由于苏伊士运河的自身条件,可以通过25万吨油轮。原油的能否及时供应,油价上涨还是下跌,苏伊士运河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本国的预判能力也要加强。在遇到此类危机事件时,对国家本身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除了如何进行应急应对之外,还要有对整体物资稀缺程度、价格涨幅的判断。
 
         
第三,各运河之间的竞争、综合比对、成本衡量等等都会成为日后各国的一个重点。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25日 08:27
         央广网南宁3月27日消息(记者唐志强 通讯员周琳梅 何紫昀 蒋钦朋)近日,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广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广西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运输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今年3月8日至12月31日,广西对辖区内河船舶涉海超航区航行、超范围经营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方案》要求,加强源头排查分析,重点梳理广西范围内3000总吨及以上内河船舶及航运公司、港区内砂石装卸作业码头等相关信息,形成重点监督管理数据库;加强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依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等要求,对内河船舶违法从事涉海运输经营或代而不管、代而不让管的相关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强化砂石码头监督管理,对砂石装卸、内河船舶运输河砂四联单、海砂合法来源证明以及码头是否按规定查验等情况开展排查;建立常态化查处通报机制,对违法行为依法责令经营人停止经营涉海运输行为,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行为实施销号管理;推进实施诚信管理,按照《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配合海事机构推进实施船舶黑白名单制度,加大对黑名单船舶及其航运公司的监督检查和审核力度;加强整治工作跟踪检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及时通报重大事故、整治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根据《方案》,3月8日至4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各级各部门开展数据排查工作,全面排查辖区内河航运公司及其船舶情况;5月1日至11月30日,集中开展治理工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12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专项行动收尾工作,固化成功经验,提炼典型案例,深化内河船舶涉海超航区航行、超范围经营的常态化治理。
 
         
据了解,广西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充分调动水路运输管理、港口行政管理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执法资源力量,对内河船舶涉海超航区航行、超范围经营行为实施集中打击,遏制内河船舶事故多发势头,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23日 17:18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BICES 2021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同全国人民一道,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密切联系行业发展实际,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业绩,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这令人鼓舞和奋进的新形势下,我们召开今天的会议具有特殊意义。下面,我就行业运行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当前主要工作,谈谈以下几点意见。(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gp4NDioN-1TJwcVn1KjxA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22日 10:14
         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长江干线第一艘实施船舶水污染物全程“零排”试点的船舶——两江游船“交运明月”号实施“零排”以来,公司节约成本至少30万元;
 
         获得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与智能船舶证书的“世纪荣耀”号游轮,2020年使用岸电130万度,减少燃油消耗约300吨,减少尾气排放约930吨,实现了靠港船舶噪音“零打扰”,大气污染“零产生”;
 
         重庆果园滚装码头安装的智能垃圾箱、智能污水流量计、智能岸电显示器等设备,实现了“全智能,全自助,全天候”的三全目标……
 
         近日,记者走访了重庆多个港口码头,见证了重庆海事局推出的船舶污染物 “零排”方案取得的明显效果。长江航务管理局表示,这为长江三峡库区全面推行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方案提供了良好经验和坚实基础。
 
         
据了解,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重庆海事局针对辖区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水域的实际,通过专项调研、科学分析和试点运行,于2020年正式推出了船舶污染物重庆“零排”方案。
 
         
重庆“零排”方案也称为“023”方案。“0”代表零污染,“2”表示从“船+岸”两方面同步发力,“3”代表三项治理,分别是船舶水污染物全程“零排放”治理,即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实现全程“船上储存 交岸处置”;大气污染“零产生”治理,推进靠港船舶岸电按规定全使用;噪音污染“零打扰”治理,为沿江居民创造宁静的生活环境。
 
 
         
为推动“零排”方案落地,重庆海事局推出了“五”大举措:在朝天门核心水域设立了“碧水朝天·杨阳工作室”,用实践验证“零排”理念,引领方案优化和推广;在长江段马桑溪大桥至大背兜、嘉陵江段由沙嘴至黄花园大桥水域创设重庆主城港区“船舶污染防治核心管制区”,进港船舶一律实施重庆“零排 ”方案;创立了九个“一”管理体系(一张实施图、一张调查问卷、一本管理指南、一个“零排”通告、一份现场执法清单、一个工作室、一个监管网络、一个宣传平台),帮助船方制定《船舶船员“零排”方案实施图》、《公司“零排”方案管理手册》等制度,全方位推进“零排“方案实施;注重在“零排”方案的推广实践中培养一支防污染人才队伍,为海事防污染事业的接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切实履行海事防污染职责的同时,重庆海事局主动对接船舶防污染相关单位,实行“五大”联动——联动重庆市人大多次开展船舶污染防治实地调研,实现“推进船舶污水上岸集中处置”纳入《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联动重庆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办公室,专题报送船舶“零排”治理成效,将船舶污水“零排”体系建设纳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改建设投资三年计划项目库;联动重庆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进“船-港-城”接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联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环保督察,督促船舶污染防治链条整体提质;联动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重庆市船舶检验中心,推进完善“零排”技术标准。
 
         
据重庆海事部门介绍,“零排”方案最大限度减少了船舶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度契合“长江大保护”理念,自2020年实施以来,长江重庆段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同比增加133%;使用岸电同比增加25.8%;航运企业防污成本下降70%,实施“零排”的航运公司和船舶分别达到辖区公司和船舶的90%、80%,另有38家辖区外公司及188艘外港籍船舶主动加入“零排”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4月7日 08:40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杨胜发院长一行抵达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推进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工作开展调研。研究院院长何传金、副院长兼总工刘奇峰、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武汉)有限公司黄成涛副总经理及相关部门人员参与了此次调研。
 
         
调研座谈会上,基础所谷祖鹏副所长介绍了中心的工作,并对开放课题、学术讲座,聘请客座教授和研究员,联合培养研究生及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提出思考,同时还介绍了中心的室内展示及布置方案。
 
         
会上,刘奇峰对杨胜发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心的建设工作,刘奇峰表示要通过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来进一步扩大中心对外的影响力,同时希望能借助重庆交通大学的师资力量,提高长江航道研究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培养更多年轻优秀的科研人才,带动研究院的发展。刘奇峰还建议,希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全力提高《航道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推动其朝着科技核心期刊的目标推进。
 
         
杨胜发表示,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如何继续发挥自身的行业影响力,为长江航道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中心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生态航道方面需要做出标志性的成果,达到可持续发展,统筹谋划长江航道交通走廊与生态走廊的建设;二是智能航道方面,加强对欧盟RIS河流信息系统等国际成熟智能航道技术的学习,做好智能航运调度系统重点项目;三是在长江科学网的观测方面,依托科学技术部,在2020-2035年之间做好长江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的科学网。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4月5日 15:19
         围绕、融入和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近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总工会继2019年首次携手开启长三角地区工会工作合作、共赢、谋发展的新篇章后,再次相聚申城,共同举行2021年推进“十四五”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
 
         
会议就三省一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疗休养及基地互认、红色工运资源宣传发掘、预防化解区域性劳动关系矛盾、干校合作等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达成共识,形成《2021年推进“十四五”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会工作意见》。
 
         
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总工会共同商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联席会议工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开启长三角工会合作发展的新篇章,明确三省一市工会将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在探索职工思想引领、文化交流、技能培训、职工疗休养等合作新模式上创新。
 
         
今年4地工会再聚首,针对2021年长三角工会重点工作,共同推进开展长三角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立功竞赛;举办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交流活动;开展“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百项重大工程劳动竞赛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建立三省一市工会共同合作预防化解区域性劳动关系矛盾的工作体制;持续深化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协作事业,全面实现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推动长三角工会干部培训院(校)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红色资源宣传、挖掘、利用等7项2021年长三角地区工会重点工作。
 
         
三省一市总工会还就指导推动相关地级市、区(县)、产业局开展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职工劳动竞赛、长三角地区燃气职工劳动技能创新立功竞赛、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围绕节能降耗主题在长三角电力行业开展相关竞赛、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长三角地区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物流管理技能竞赛、长三角地区燃机运维技能竞赛、长三角地区工会集体协商技能竞赛等9项竞赛活动等达成一致。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4月2日 15:16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近期,“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据了解,化石能源燃烧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煤炭燃烧占总碳排放六成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国提出了“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新目标。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引领企业,能源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领先的润滑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带进新能源领域,在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达标的关键之年,全面助力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填补空白 护航中国风电产业成长
         风力发电是实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行业,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领域,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优选措施。但长期以来,非计划外的故障停机,是制约我国风电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矛盾。
 
         研究表明,风机故障1/3是由润滑不良引起,通过润滑改善,能够预防50%的能源消耗。为推动风电产业发展,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从2008年起承担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适合我国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风电机组润滑规范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始致力于风力发电机组润滑脂的技术开发。2018年,长城润滑油牵头制定的风力发电机组专用润滑剂国家标准和风力发电机齿轮油换油指标行业标准由国家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风电行业润滑产品、润滑指导规范、在线监测等多个领域的空白。
 
         如今,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已经与金风科技、南高齿、威能极、重齿等风电主流企业实现全面合作,认证覆盖风电行业齿轮箱市场份额的80%。从一片空白到构建起包括技术研发、产品供应、润滑服务、标准制定的配套产业链条,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助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
 
         赋能“未来能源” 加速行业创新发展
         根据国家测算,要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9左右,这也被称为“一九定律”。“十四五”期间,除风电光伏在能源方面要承担主力作用之外,被称为“未来能源”和“终极能源”的氢能也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被认为将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几个环节。其中,加氢站是氢能产业链中储运环节的枢纽,也是保障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关键基础设施。作为中国石化旗下的润滑油品牌,长城润滑油围绕加氢站的油液需求进行系统性调研,为加氢站核心设备隔膜压缩机开发配套油液产品。其中,45MPa隔膜压缩机润滑产品在北京永丰加氢站已有多年的成功应用案例, 90MPa隔膜压缩机新型润滑油开发也步入正轨,为“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拟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的规划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润滑支持。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认为,加速推进洁净能源开发应用,彻底淘汰煤炭、燃油等化石能源,才能从根本上对“碳排放”实现釜底抽薪的解决效果。未来,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将继续与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先进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发挥技术研发和市场服务能力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浏览次数:
日期:2021年3月29日 08:39
         本报3月28日讯 记者自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了解到,日前,该所在高性能碳基锂离子电容器产业化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了长循环寿命的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行业核心技术国产化。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介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可快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能等优点,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和加速启动、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等原因,一直以来,锂离子电容器关键产业技术及高性能原材料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 
         
目前,以青岛能源所为依托,在武建飞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孙晓林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开发了高容量和高倍率的正负极核心材料,攻克了负极可控工业化预嵌锂关键技术、先进的高效电荷传输的正负电极制备技术以及可控的穿孔集流体设计技术,构建了可修复高稳定性负极表面SEI膜,成功研制出长循环寿命的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单体,该设备以高倍率循环10万圈,单体容量仍可保持在95.7%以上。 
         
该成果引起了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目前,研究组已与中国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联合申报了山东省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与山东水发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应用于轨道交通、家用汽车的能量回收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 
参与调查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